首页 资讯 正文

苏州吴中机器人产业以“硬核实力”勾勒“全国第一区”蓝图

体育正文 45 0

苏州吴中机器人产业以“硬核实力”勾勒“全国第一区”蓝图

苏州吴中机器人产业以“硬核实力”勾勒“全国第一区”蓝图

  消费(xiāofèi)日报网讯(记者 汪宏胜) 服务机器人(jīqìrén)产量占据全国六成以上(yǐshàng),工业机器人产量占全国内资品牌七分之一,近6年年平均增速超过了20%,近3年产业(chǎnyè)规模(guīmó)(guīmó)翻了一番……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正以机器人产业的“硬核实力”,勾勒出“全国机器人产业集群第一区”的清晰轮廓。截至2024年底,这片土地已集聚机器人+人工智能相关企业1100余家,其中(qízhōng)上市公司1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09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166家),产业规模达1600多亿元,已然崛起成为全国机器人产业新高(xīngāo)地。

  高能级科创平台筑巢引凤,加速技术(jìshù)攻关与成果转化

  在(zài)吴中区机器人产业的创新(chuàngxīn)版图上,由政府主导构建的“一院三中心”创新矩阵,为区域机器人产业发展注入了(le)源源不断的澎湃动力,成为推动产业迈向高端化的重要引擎。

  “一院三(sān)中心(zhōngxīn)(zhōngxīn)”创新矩阵,由(yóu)苏州具身智能研究院、江苏省智能机器人(jīqìrén)技术创新中心、苏州市具身智能机器人综合创新中心和苏州市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组成。这一矩阵犹如精密运转的“产业大脑”,整合了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等多方资源,构建起覆盖(fùgài)前沿技术研究、关键技术攻关、产品应用转化的全链条创新体系,为吴中区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撑。

  在技术研发的前沿阵地上,各创新平台竞相发力,成果不断涌现。苏州具身智能(zhìnéng)研究院聚焦具身智能领域,汇聚(huìjù)顶尖(dǐngjiān)科研人才,围绕智能机器人感知、决策、控制等关键环节开展深入研究,为产业发展筑牢坚实的理论根基。江苏省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中心则侧重突破(tūpò)人形机器人核心部组件、机器脑智能控制技术(kòngzhìjìshù)等“卡脖子”技术难题,成为省内(shěngnèi)首个机器人领域技术创新“桥头堡”。

  技术研发的成果,最终要通过成果转化(zhuǎnhuà)服务于产业发展。在这方面,“一院(yīyuàn)三中心”创新矩阵也优势尽显。苏州市(sūzhōushì)具身智能机器人综合创新中心创新采用 “1 (吴中总部)+X (太仓、常熟、吴江(wújiāng)、高新区等分中心)+N (魔法原子、绿的谐波等生态伙伴)”的布局(bùjú)模式(móshì),即将(jíjiāng)投用的具身智能机器人训练中心,可容纳 200 余台机器人同时进行基础能力和应用场景训练,并支持定制化开发。这不仅加速了(le)科研成果向实际产品(chǎnpǐn)的转化进程,更让企业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与此同时,苏州市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针对人形机器人运动(yùndòng)控制、人机交互等技术难点开展集中攻关,推动(tuīdòng)吴中区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占据技术高地,目前已助力多家企业实现人形机器人产品的小批量生产。

  在“一院三中心”创新矩阵的强力驱动下,吴中区机器人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全区已汇聚(huìjù)机器人整机制造企业45家,生产(shēngchǎn)(shēngchǎn)机器人本体(běntǐ)58种、700余款,成为全国生产机器人整机种类最丰富(fēngfù)的地区(dìqū)之一。凭借强大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基础,吴中区获批建设唯一面向人形机器人产业领域的首批省级未来产业先行集聚发展试点,这无疑为区域机器人产业发展再添新动能。

  企业主体(zhǔtǐ)创新驱动,锻造产业链核心竞争力

  企业是(shì)创新的(de)主体,这一论断在吴中区机器人产业发展中得到(dédào)充分印证。以汇川技术、科沃斯等为代表的企业,正通过自主研发、生态协同与产业链整合,成为推动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的核心力量。

  汇川技术深耕工业机器人(jīqìrén)领域十年,以“自主核心部件+全场景解决方案”为战略,构建起从伺服系统、控制器到机器人本体(běntǐ)的完整技术链。其 SCARA 机器人连续(liánxù)三年蝉联全国销量(xiāoliàng)冠军,大六关节机器人 MTBF(平均无故障时间)突破 12 万小时,打破了国际品牌垄断并获德国TÜV功能安全(ānquán)认证(rènzhèng)。2024年公司在国内(guónèi)市场占有率达到了8.8%,用技术硬实力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成为国产工业机器人的标杆。无独有偶,作为服务机器人“第一股”的科沃斯,旗下(qíxià)扫地机器人获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洗地机全球销量领先。企业(qǐyè)以守正创新为源动力,连续 7 年研发投入增长,牵头组建“机器人前沿智能(zhìnéng)技术创新联合体”,联合11家高校院所攻关多模态大模型技术,并参与创建省级创新中心与重点(zhòngdiǎn)实验室(shíyànshì),推动(tuīdòng)服务机器人向智能化(huà)、场景化升级,产品覆盖全球 170 个国家和地区,服务超5000万家庭,以创新重塑全球服务机器人产业格局。

  如今,企业主导的创新联合体已(yǐ)成为吴中区技术攻坚(gōngjiān)的“先锋队”:绿的谐波牵头的智能移动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创新联合体,集齐伺服电机、减速器(jiǎnsùqì)、控制器三大核心部件技术;追觅(zhuīmì)科技(kējì)组建的智能服务机器人产业(chǎnyè)创新联合体,在清洁机器人路径规划、四足仿生控制等领域实现突破。截至目前,吴中区企业已斩获 多项苏州市“揭榜挂帅”攻关项目,哈工大(hāgōngdà)苏州研究院落地孵化近 50 个(gè)产业化项目,形成“创新需求由企业提出、攻关资源(zīyuán)向企业集聚、成果转化在企业实现”的创新闭环。全区不仅集聚了具备整机大规模量产能力的魔法原子,以(yǐ)及行业“黑马(hēimǎ)”乐享智能等多家新锐企业,还在环境感知、人机交互、运动控制三大人形机器人关键共性技术均有企业精准“卡位(kǎwèi)”。从技术突破到生态共赢,该区持续以企业为主体锻造产业链核心竞争力,书写着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吴中答卷”。

  全要素生态体系赋能,构建产业发展(fāzhǎn)“四梁八柱”

  支撑吴中机器人(jīqìrén)产业腾飞的,是“土地+资金+人才+算力”的立体生态网络。该区(gāiqū)每年将不少于30%的新供工业用地用于机器人产业项目,今年以来已供地19宗、面积728亩,分别占全区产业总供地的65.5%和58.9%。围绕融资、人才、知识产权(zhīshíchǎnquán)等核心诉求,全区打造了立体化(lìtǐhuà)的企业(qǐyè)服务体系:设立(shèlì)及拟设立机器人合作基金共计29只,规模约合计150亿元;新修订并出台《东吴国际化人才专项计划》,精准(jīngzhǔn)对接高校人才资源;持续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与保护能力,对机器人+人工智能(réngōngzhìnéng)重点产业领域相关(xiāngguān)荣誉奖励标准提高30%;去年科贷通惠及企业数739家,贷款额30.6亿元,其中绝大多数(juédàduōshù)属于机器人+人工智能领域。同时,该区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建成苏州市人工智能(太湖)算力中心,中移动、苏驼两大算力中心也即将投用,全面满足企业在(zài)算法训练(xùnliàn)、模型推理(tuīlǐ)等方面的算力需求。此外,还承办了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工控中国大会等高端(gāoduān)峰会,近期正在组织区内龙头企业参与组建江苏省(jiāngsūshěng)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联盟,全面提升产业号召力和影响力。

  与此同时,场景应用的深度拓展更是让(ràng)产业活力(huólì)奔涌。今年以来,吴中区积极响应“人工智能+”行动赋能千行百业行动,推进工业、农业、文旅、康养等细分(xìfēn)领域机器人应用场景供需(gōngxū)精准对接,通过建立应用场景需求清单、打造供需对接平台等系列举措,以多元场景驱动技术创新突破,以更优(gèngyōu)产品满足市场需求,构建起“场景开放—产业协同—技术迭代—应用拓展”的产业发展良性循环。新修订(xiūdìng)的《关于促进吴中区制造业高质量(gāozhìliàng)发展的若干政策举措》中还(hái)新增了(le)支持机器人应用场景拓展内容,以“真金白银”推动技术与场景的双向赋能。

  未来,吴中区机器人产业(chǎnyè)正从“规模集聚”迈向“生态(shēngtài)引领”。下一步,吴中区将聚焦新型工业化,聚力新质生产力(shēngchǎnlì),推动产业链(chǎnyèliàn)、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四链融合”,不断提升机器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集中度(dù)(jízhōngdù)和显示(xiǎnshì)度,力争到2026年产业规模突破2200亿元,打造全国重要的技术创新策源地、先进(xiānjìn)制造集聚地、高端人才汇聚地、产业生态最优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向着“全国机器人产业集群第一区”的目标持续迈进,在机器人产业发展的赛道上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

苏州吴中机器人产业以“硬核实力”勾勒“全国第一区”蓝图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